正在店里收拾东西的娟子一听她老爹和张天宝他们没说几句话,就要收留张天宝他们住下,有点急了,赶紧来到苏老板身边一拉苏老板的衣袖:“爹,你杂啥都不知道就收留他们。谁知道他们是好人坏人?”
苏老板一听娟子这么说,脸一沉:“娟儿,当着客人的面,你怎么这样说话?还不快给客人们道歉!”
娟儿头一扭,不服气的说到:“我杂说话了,现在坏人头上可没刻字。”
苏老板扭头不好意思的对张天宝他们说到:“真是不好意思啊,这丫头自小没了娘,被我宠坏了,口无遮拦。见谅,见谅啊。”
原来这苏老板小的时候,家里面还是供他上了几年书,也想着看能不能考取个什么功名光宗耀祖。可那苏老板生性老实,却实在不是读书的材料,读了几年书却是连个秀才没有考中。父母一看没法,就给他成了亲,可苏老板也是命苦,自从娶了亲后没多久,父母就逝去了。
娟子母亲身体也不是很好,生女儿秀娟时落下了病根,一直在看病吃药。没两年娟子母亲就卧床不起,也一直不见好,在床上躺了半年就病逝了。家里出了这些事花了不少银子,家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,苏老板也就断了考取功名的心思。
娟子的母亲病逝后,一是家里实在是没银子了,主要还是为了为娟子,怕找个后娘对娟子不好,那苏老板也就没在续弦,父女两就相依为命,那苏老板要找活养家,有时间了教娟子读几本书,认几个字,却没有过多的时间管教。
那娟子没人管教,就跟着左邻右舍的孩子们疯玩。苏老板爱女心切,重话都舍不得说几句,更别说动手打女儿了,所以娟子自小就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泼辣性格。
这几年苏老板上了点年纪,早年为了生计干的活态重了,现在干不了重活了,就把自家的院子打通了一堵墙开了这家烧火小店。没多少本钱,连伙计都雇不起,父女俩就齐上阵打点这家小店。买不起肉,就从那屠夫手里进点骨头熬成汤,在配上死面饼子,也不讲究什么口味了,也就是汤香量足。
这苏老板家靠近宿州码头,人又实在,做的东西味道还行,量还足,关键是便宜。那码头上的工人一天下来也赚不了几个铜板,慢慢的都来苏老板这吃饭了。这小店东西卖的便宜,虽然赚的不多,但养活父女俩糊口是够了。
那些码头工人本就是穷汉,大部分都没成亲,天天来这里吃饭。这些工人和苏老板父女熟了以后,都是爽朗汉子,有时就喜欢和娟子这丫头开些玩笑,说些荤话,讨些口舌上的便宜,倒是都没有什么坏心。
苏老板老实,娟子虽然性格泼辣,心地却是在善良不过。那些汉子有时手头上不凑巧了,说一声,吃苏老板几碗饭,苏老板也毫不在意,从不讨要。有街上的乞丐到了苏老板这,苏老板虽然穷但都是给上几碗饭吃,实在可怜的,娟子还要给上几文钱。
看到娟子过来了,宝树却是有点眼色,急忙接过娟儿手里的抹布:“娟儿姐姐,你先歇着。这活,我来干。”
苏老板一看,刚想拦住宝树,娟儿却拉住了苏老板冲着宋弘文喊道:“你这道士还杵在那干什么?还不随我收拾屋子去,怎么晚上想睡地上?”
宋弘文脸红了,也没吭气,低着头就跟娟子身后向店后走去。张天宝奇怪的看着宋弘文的背影:这书呆子今天怎么了,怎么看着古古怪怪的,感觉老是那点不对劲。
到了晚上,苏老板带着一个大汉就找到了张天宝。张天宝一看那个大汉年约三旬,身高八尺有余,浓眉大眼,古铜的方脸,大手大脚,一身土布衣服。
苏老板介绍到:“这位是码头上的樊头,手底下带着十几个弟兄在码头上讨生活。现在活多,还在找伙计。”
张天宝赶紧一抱拳:“在下张天宝,见过樊头。以后还请樊头多多照顾小~~弟。”
那樊头也是个爽朗的汉子,哈哈一笑:“我听老苏说了,兄弟刚来这里,想找个吃饭的活计。既然老苏说了,那明天就与我上工,放心码头上工钱虽不多,填饱肚子还是可以的。这一段往来的货物多,上面还常常有赏钱下来,只要不偷懒,手里还是能攒几个铜子的。”
就这样,张天宝就随着那樊头在码头上开了工,活虽然累却对张天宝不算什么,更好的是码头上的工钱是每日一结账,倒是从不拖欠。没两天,张天宝倒是在码头上出了点小名,码头上的工人都知道樊头手下新来了一个伙计,看着不是很壮可力气大的惊人。别的人力气大的一次扛两包货物,实在牛叉的扛三包就了不得了,可张天宝一次就扛四包,一口气几十个来回不带休息的。
别人问起,张天宝总是笑着解释说自己从小家贫,打小就干重活,累活,出这点力气不算什么。惊叹之余,那些工人们也不敢有什么欺生的,没几日都尊称张天宝一声:“天宝哥”了。
张天宝每天结了工钱自己也不留,晚上下工后转手就塞给了苏老板,说是自己三兄弟吃住都在苏老板这,这就是饭钱和住宿费了。开始苏老板是死活也不敢要:这是你辛苦赚下的,怎么能放在小老儿我这?在说你已经给了五两银子了,那钱已经够多了。
娟子倒是毫不客气的留下了:你们这些拙汉子们,手里有点钱不是赌了就是去找那些野女人都糟蹋掉了。这钱先放在我这,给你们存上,说是攒多了也好给张天宝娶的媳妇,安个家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